这两天读了何炳棣的《读史阅世六十年》的前半部分,领略了二十世纪二、三十年代的学人风采。
据书中记载,当时清华大学每年录取人数不足三百人,约有教师六十余人,后来大部分被视为大师级人物,当时都正当年富力强之时,自入学一年级时起,就受他们言传身教,这些人和他们的弟子们其中远离政治或持右派思想之人,后来大部分均成为学术上的大家,可惜那些49年后留在大陆的人啊。
当时的北大、清华入学考试及庚款出国留学考试真算得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很多人才华横溢,却阴差阳错,令人感到命运之残酷。作者一同学,世家子弟,自幼承家庭优良训导,刻苦自律,根基扎实,但在庚款留英考试时,因陈寅恪出一道怪题,而名落孙山,然后流落东北教书,不久就病死。而作者庚款留美考试时,某一基本知识题答的很差,但论述独到,被评阅老师破格给以高分,得以留美,最终成为史学名家。命运殊途,可谓天壤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