显示标签为“book”的博文。显示所有博文
显示标签为“book”的博文。显示所有博文

星期二, 五月 12, 2009

读《读史阅世六十年》前半

这两天读了何炳棣的《读史阅世六十年》的前半部分,领略了二十世纪二、三十年代的学人风采。

据书中记载,当时清华大学每年录取人数不足三百人,约有教师六十余人,后来大部分被视为大师级人物,当时都正当年富力强之时,自入学一年级时起,就受他们言传身教,这些人和他们的弟子们其中远离政治或持右派思想之人,后来大部分均成为学术上的大家,可惜那些49年后留在大陆的人啊。

当时的北大、清华入学考试及庚款出国留学考试真算得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很多人才华横溢,却阴差阳错,令人感到命运之残酷。作者一同学,世家子弟,自幼承家庭优良训导,刻苦自律,根基扎实,但在庚款留英考试时,因陈寅恪出一道怪题,而名落孙山,然后流落东北教书,不久就病死。而作者庚款留美考试时,某一基本知识题答的很差,但论述独到,被评阅老师破格给以高分,得以留美,最终成为史学名家。命运殊途,可谓天壤。

星期四, 一月 17, 2008

豆瓣----2007少数派阅读报告

豆瓣和《城市画报》合作的《荒岛图书馆—-2007少数派阅读报告》已经面世,其中提交了一个10大榜单。和菜头同学写一篇分析(详细请看:http://www.hecaitou.net/?p=2446)

这里我将一些排行榜摘录如下:

10大话题书
  (每条评论计1分,每个跟贴计0.20分,以总分高低为标准)
  
  《素年锦时》 948.20
  《悲伤逆流成河》 608.00
  《哈利•波特与死亡圣器》 295.00(中文版本)+208.00(英文版)
  《货币战争》 327.40
  《莲花》 294.00
  《巴别塔之犬》 270.00
  《追风筝的人》 262.20
  《光荣日(第一季)》 197.40
  《时间旅行者的妻子》 195.40
  《我爱问连岳》 195.00

这十本书我只读过两本,《莲花》和《追风筝的人》,汗一个先。《素年锦时》买来了还没来得及读,《光荣日》不知道值不值得买,《货币战争》看了介绍觉得没什么价值,《哈利》现在没有看童话的心情。据和菜头同学说《巴别塔之犬》和《时间旅行者的妻子》值得一看,改天买来。

10大畅读书
  (以被标记为“读过”的人数为标准,由多及少)
  
  《小王子》 22385
  《挪威的森林》 22044
  《围城》 20060
  《达・芬奇密码》 18797
  《梦里花落知多少》 16848
  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》 14711
  《向左走•向右走》 13864
  《第一次的亲密接触》 13540
  《活着》 13398
  《莲花》 12515

这十本我看过《围城》、《梦里花多知多少》、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》、《第一次的亲密接触》、《莲花》,《活着》只看过电影。

10大口碑书
  (以豆瓣评价系统中的星数加权平均值为标准,由高及低)
  
  《一九八四》 4.45
  《冰与火之歌:卷三冰雨的风暴(上中下)》 4.44
  《追风筝的人》 4.39
  《哈利•波特与死亡圣器》 4.38
  《沉默的大多数》 4.37
  《春暖花开——我的路》 4.36
  《看不见的城市》 4.36
  《一只特立独行的猪》 4.34
  《上学记》 4.34
  《上帝掷骰子吗》 4.33

《一九八四》能排第一,实在出乎我的意外,这个英国记者奥威尔半个世纪前写的书居然排第一,看来豆瓣真有不少文艺青年。

10大渴望书
  (以作品标记“想读”者数量多少为标准,由多及少)
  
  《在路上》 8356
  《时间旅行者的妻子》 7396
  《芒果街上的小屋》 6949
  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》 5287
  《洛丽塔》 5183
  《素年锦时》 5179
  《追风筝的人》 5168
  《百年孤独》 5015
  《我的名字叫红》 4179
  《一个人的好天气》 4018

星期三, 一月 16, 2008

我坐在琵卓河畔,哭泣

台湾版:
我坐在琵卓河畔,哭泣
By the River Piedra I Sat Down and Wept
作者:保罗·科尔贺  Paulo Coelho
译者:许耀云
出版:台湾天下文化出版社

大陆版:
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
作者: (巴西)保罗·科埃略
译者: 周汉军
ISBN: 9787532724666
页数: 210
出版社: 上海译文出版社
定价: 12.00
装帧: 平装
出版年: 2000-10

台湾版——序章:

我坐在琵卓河畔,哭泣。传说,掉进这条河的东西,不论是落叶、虫尸或鸟羽都化成了石头累积成河床,假若我能将我的心撕成碎片,投入湍急的流水之中,那么,我的痛苦与渴望就能了结,而我,终能将这一切遗忘。

我坐在琵卓河畔,哭泣。冬天的空气让颊上的泪变得冷冽,冷冷的泪又滴入眼前那条奔流着的冷冷的河里,在某些我看不见也感知不到的地方,它将汇入另一条河,然后再汇入另一条河,直至流入大海。

且让我的泪流到那么远吧,这样,我的爱人将永远不会知道,曾有那么一天,我为他而哭,且让我的泪流到那么远吧,这样,我就能遗忘了琵卓河、修道院、庇里牛斯山的教堂、那些迷雾,以及我俩曾一起走过的小径。

我终将遗忘梦境中的那些路径、山峦与田野,遗忘那些永远不能实现的梦。